还不懂数据?这份数据概念给你打包好了!

当前位置:首页>设计文章>UI>还不懂数据?这份数据概念给你打包好了!
2020年的第23篇原创文章
距离年底 30 篇目标还剩 7篇
(本文约30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可能很多设计师朋友看一些岗位的职业描述时,都会看到“数据思维”“数据验证”甚至“数据增长”这样的能力要求的字眼,这其实也意味着目前市场环境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更趋向于实际产品层面,而不仅仅是以往的底层执行者了。

但我们很多时候做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局限在“把设计做的美观好看”的目标中。而我们的设计作品并非是纯粹表达自我情感的艺术品,它更多得是依附于商业而存在。如何让设计发挥商业价值,最关键和核心的验证方法就是通过数据。

一些朋友对数据并不是那么了解和熟悉,今天我结合自身的经验把一些常见的数据基础概念分享给各位,请慢慢享用~

来个大纲:

1.设计师为什么需要懂数据?

2.什么是数据指标?

3.如何获取数据?

4.常见数据概念

5.最后

1.设计师为什么需要懂数据?

首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带着目标去做。而我们的设计目标不是让设计多么精致、美观,而是去提升数据指标,为商业价值赋能。很多时候我们主观觉得自己的设计很不错,但是脱离了数据验证的环节,你也就无法验证设计的价值。

另外,如果我们不懂数据,我们很容易陷入因为个人审美和观点而产生的无止境的内耗当中。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所以他的观点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一个表单的对齐方式,我采用顶对齐是为了制造垂直向下的视觉动线促进高效浏览和填写,但是你可能觉得水平对齐方式能够让用户更仔细得看清标签减少出错,并且节约高度空间。单单从表述上看这两个其实都有道理,因为他们站的角度是不同的。

2.什么是数据指标?

数据指标,广泛得讲就是对我们当前业务具备参考价值的指标。比如我们当前的业务是为了增加用户量,那新用户转化率就可以作为最终指标。如果是为了提升gmv,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下单转化率。

3.如何获取数据?

这个通常是由开发提前进行埋点。你可以理解为在一串代码旁边埋个用户看不到的针孔摄像头~之后用户所有的行为、路径、停留时长全都会被记录下来。这些会直接反映到最终的数据当中。当然,我们需要排除掉我们内部使用的测试账号已降低数据误差。在用户量少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

埋点的需求通常是由产品建立,开发童鞋执行。当然,如果产品没有太重视的话,完全可以由我们设计师向产品提出需求,最后在项目上线前完成埋点。

4.常见数据概念

这里介绍下常见的用户行为数据概念,我们只要对这些行为数据指标有个基本的了解,后续的数据追踪和验证就基本没问题了。

PV

PageView。指页面被用户访问浏览的次数。严格定义上指的是用户向网站发出并完成的一个下载页面的请求。

这个行为不一定需要滚动。比如我正在看一篇设计文章,突然弹出来一个不和谐的小广告,我误点后“啪”的一下吓得赶紧关掉,这也会被记录一次PV。

用户每1次对网站中的每个网页访问(成功访问)均被记录1次。当然找人刻意刷新页面也是不行的,客户端通常存在一个最短的时间周期。网页端产品一般为 30 分钟。在这30分钟内,就算刷了1000次页面,PV也只有一次。

UV

Unique visitor。指的是网站的访客数量。

敲黑板了啊,这里的V和PV的V不是一个。PV是view,指的是访问次数。UV是Visitor,是访客的人数

数据统计工具通常会用匿名 ID 来标记访问者(你不会想看到数据指标中写有你的名字的),网页端产品是 Cookie(服务器投放在用户客户端上的一小段文本来辨识身份),App 端产品是设备 ID。

UV值可以反映一个时间段内实际有多少访客来到了对应的页面。它通常来自一系列渠道流量,比如站外、站内的广告,线上(比如朋友圈、微博、facebook)和线下(比如地推、展会)的推广,还有google、百度的广告投放等等。

VV

Visit View,指的是用户完成一次浏览并退出网页。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上班打开了站酷,浏览了8个页面并关闭了这些页面,下班后我又打开站酷浏览了5个页面。那这一天中,我的PV计数13次,UV计数1次,VV计数8次。

停留时长

即用户在这个页面中平均停留了多久。它通常从侧面反映用户对一个页面所产生的兴趣。我对你这个页面兴趣浓厚,那我愿意花费时间成本去投入,去了解,反之如果我对页面没有半点兴趣,往往不愿意浪费宝贵时间,直接拍拍屁股走人。

当然,停留时长的意义是相对的,它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电商行业上讲,如果是一次大促会场,用户行为模式趋向于寻找有优惠的目标品类,那么用户很可能不会闲逛太多楼层,这时候停留时长往往会比较短。但是如果在商品瀑布流中,用户是闲逛、挑选的行为模式,那么他很可能愿意花费更多时间浏览更多的屏数。而这时候,停留时长往往会非常得长。所以,我们往往需要将单一指标结合页面的场景以及其他的数据指标一起分析。

跳出率

跳出率即用户从外部来到一个页面,没有进行任何的交互操作就直接走人的情况。跳出率则是这部分用户所占的比例。跳出高意味着页面的内容不符合用户的预期,他没有在第一时间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直接选择放弃。

需要注意的是,停留时长和跳出率没有任何关系!比如我在一个页面中停留了一个小时后离开,和停留了1秒后离开,只要我什么都没做,都属于一次跳出!

退出率

退出率相对来说宽容一些,跳出率要求从外部网站进入,但是退出率没有这个限制。只要从当前页面离开,都算作一次退出。

跳出率和退出率到底有啥区别?

我之前对它们的区别也很迷糊,后面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总结了这两点核心区别,你熟悉这两点基本就没问题了。

1.跳出率页面的入口一定是外面(比如百度、谷歌、或者社交平台的链接等等),而不是在你自己网站内跳到这个页面!而退出率对页面的入口并没有要求,外部和内部页面均可。

2.跳出率适用在成功访问的第一个页面(着陆页),而退出率适用于任何一个页面,不管你是从首页进入的商品列表页,还是从列表页跳进的详情页,

转化率

终于到了我们喜闻乐见的转化率。说白了,转化率就是用户特定行为次数占据总行为次数的比例。

转化率通常是由漏斗模型进行计算。你可以形象得把它想象成一个多节的漏斗。

比如我们一周内有1000个访问量。通过漏斗模型分析后,发现在这1000个访问量中,有300次的登录,那我们这一周的登录转化是30%。而300次登录中又有100次的下单,那下单转化是10%。最后,在100次的下单中有20次成功支付事件,那订单支付转化是2%。

还不懂数据?这份数据概念给你打包好了!

而每一级链路背后缺损的数据就是漏斗损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去缩短交互链路,用户角度讲是为了更人性化的体验,商业角度讲是为了降低漏斗损失。

比如100次下单行为,到20次的支付行为,中间这80次就是一波漏斗损失。我们可以通过一步步拆解和假设分析损失背后的原因。到底是订单提交加载过长原因,还是添加地址时表单填写体验不好的原因,或者仅仅是页面表现层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数据进行一步步分析和反复验证,甚至通过用户访谈、用户旅图去不断完善产品的表现模型,以更贴合用户心智,最终获取更好的商业价值。

5.最后

我们只有清楚这些用户行为数据的基本概念,才能通过这些量化的数据来验证设计真正的价值。

但愿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Andrewchen,下期见。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个在看鸭,让我知道这篇文章对你是有价值的,当然这也是我继续下一篇分享的最佳动力~!

还不懂数据?这份数据概念给你打包好了!
还不懂数据?这份数据概念给你打包好了!
还不懂数据?这份数据概念给你打包好了!

你可能还想看

《我做设计这么久,居然没听过这个模型?!》

还不懂数据?这份数据概念给你打包好了!
公众号推送机制改版,文章不按发布时间排序啦。各位在公众号的右上角“...”(不是文章的右上角~)将转行人的设计笔记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每一篇文章了!~
温馨提示:

文章标题:还不懂数据?这份数据概念给你打包好了!

文章链接:https://www.uied.cn/14122.html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13日

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UI产品设计干货

京东行云3.0|B端产研协作工具体验升级的思考与实践(二)

2023-4-7 16:24:51

UI效率工具设计干货

我就不信了,看了这篇文章你还不懂原子设计

2023-4-7 20:32: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