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地址:https://www.yuque.com/xiami0101/bq79sy/brxl08muvv6aqusf
推荐指数:
作品集思路模版参考范本:围绕用户体验五要素串联设计思路
- 范围层:清晰认知
- 结构层:快速查找
- 框架层:操作提效
- 垂直型工具:解决单一问题的工具型产品,目的是满足某类用户的特定问题。
- 聚合型工具:将多个垂直工具聚合在一起的平台产品,目的是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文章地址:https://www.yuque.com/xiami0101/bq79sy/iayagmrg3dzpum3c
推荐指数:
前部分用户分层和设计目标制定可参考,后面大段品牌升级作为案例了解即可
设计师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入手,站在上下游各角色的角度审视和推动,用小成本实现大价值。在具体方法上能拆解目标整合和深耕。要有系统化思路,从上至下全盘分析,洞察再逐一拆解实现。
ARPU:单用户平均价值(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文章地址:https://www.yuque.com/xiami0101/bq79sy/vc0sk8fh7vuepk1s
推荐指数:
业务定义,用户角色和用户画像的区别
- 页面级:落实到字段、按钮、基础组件等设计细节;
- 系统级:理解角色与信息架构的关系,功能的网状关系;
- 行业级:战略层的思考,商业目标的了解,业务上下游闭环的链接;
【用户画像 User Profile】
- 产品设计和用户调研的方法,通常被运营和数据分析师使用,各类描述用户数据的变量集合。
- 企业通过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清洗、聚类、分析,将数据抽象成标签,再利用这些标签将用户形象具体化的过程。如:个性化推荐、广告系统、活动营销、内容推荐、兴趣偏好等。
- 当想要选择某部分用户群体做精细化运营时,用户画像可以筛选出特定的群体。
【用户角色 User Persona】:精炼概括且抽象的目标用户集合。
深入了解用户角色:产品定位—客户生命周期—角色协作规则—业务流程拆解
- 基本信息:包括了角色名称、工作职责、工作感受、能力维度等;
- 工作任务内容:包括了情景、内容描述、目标、痛点和期望;
- 考核指标:企业员工一般会有结合任务而完成的考核指标,在设计过程中更明确知道用户最关注的内容
- 产品价值定义:通过与产品沟通、与业务方沟通、桌面研究等,沉淀和总结出产品所承载的价值,了解产品在商业化中扮演的角色。
- 抽象业务模型:选择某个业务个体出发,串联上下游的关系,结合任务视角的角色分析,了解该业务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情况。
- 业务协作规则:基于客户生命周期,串联任务视角下的角色,了解各角色是如何协作的,得出客户服务的协作关系图。再基于协作规则,将客户服务关系映射到系统的产品架构中,整理出业务的解构图,并且业务与产品形态划分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从任务视角的用户角色分析法出发,先从了解用户开始。从产品处得知,我们的用户最核心及最大的两类是CSC、CSM。由于当前没有数据埋点,我更多的是采用定性分析法,基于任务视角的用户角色,制定访谈问卷,联系用户,深度访谈后汇总和抽象整理信息,得出我对CSC、CSM两大核心角色的画像,并且得到了用户吐槽最多的可优化点,然后推动至业务组,push产品对优化点进行排期规划,对产品的体验优化起到了很棒的作用。
文章地址:https://www.yuque.com/xiami0101/bq79sy/ob33pszv9k28cx8e
推荐指数:
少见的结构化理解业务指导文章,面试加分项
- 行业模式(宏观):某个行业约定俗成玩法和规则。理解行业现状,并且了解它的客观规律,从而避免出现设计目标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偏离的状况
- 业务流程(微观):某个行业中的某个企业的具体运作流程。理解行业中某个企业业务运作流程,来还原场景,从而实现更好的方案产出,来满足需求
- 行业边界
- 行业的定义和政策法规:明确行业在解决的问题和政策法规允许哪些可以做、哪些鼓励做、哪些必须做和哪些不能做
- 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什么:明确当前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产品和服务
- 行业演变:找寻到行业的历史发展路径、未来趋势、解决方案变化状态,然后明确行业当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未来会往哪些方向发展、发展过程中解决方法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 行业竞争:竞品分析
- 业务领域:代入公式:为了解决/达到(什么目的),设计/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体系/系统,可以(帮助公司/客户达到什么目标)。
- 角色:
- 分析企业/客户的组织架构得出相关角色,看企业/客户的组织的大致分工
- 参考类似企业/客户组织架构得出相关角色
- 业务流程:驻场或资深业务人员带领体验
文章地址:https://www.yuque.com/xiami0101/bq79sy/wyol6q68kyse79b2
推荐指数:
表单页、列表页等都可以作为移动端适配改版点参考
- 用户习惯一定程度上驱动着服务厂商从桌面端向移动端的转移;
- 传统的桌面场景受固定工作地点、时间的限制,难以满足用户高效率办公、协同的诉求
- 桌面端优势:屏幕的输出效率、键鼠的输入效率对于数据、报表的浏览以及处理专业复杂的工作来说都更加友好;
- 移动端优势:不受固定办公地点、时间、设备数量的限制,在移动办公场景时很有优势。
- 体验一致性:品牌基调延续;同状态场景下文案、业务功能的操作一致;对导航功能项归类与WEB端统一
- 信息聚焦:将非必要字段隐藏在更多信息中,多字段进行分布操作;将关键信息进行凸显
- 易用性提升:关键操作内容聚焦至中间区域;重构表单输入提效;骨架图和弹窗提供及时反馈
- 个性化:角色场景细分;功能入口自定义
免责声明:尊重知识产权。本周刊发布内容(包括不限于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均为转载或整理自网络,其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发现侵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以便及时删除。
文章标题:B端体验周刊-Vol 06(2023.02.10)
文章链接:https://www.uied.cn/32427.html
更新时间:2023年09月26日
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