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
面试专业谈资,体现设计师自身对思考的认知
- 企业选择产品优先考虑工作效率,其次才是体验。
- 体验能提升产品口碑,但体验必须要收入来覆盖其研发成本,在未探索出经营模式前烧钱具有很大风险。
- 互联网产品能做出优质体验,并非体验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是先做成功了才有财力在体验上做升级。很多非(表面)体验驱动的产品,要先关注核心的需求。用户体验不是不重要,而是阶段性的重要。
- 钉钉近几年开始从客户视角转变到从用户视角的体验设计,飞书体验优势不再明显。
用户体验地图上篇:概念介绍与使用价值
推荐指数:
- 基于一定顺序的用户场景与行为还原:体验地图包含的内容是用户完成某一件事情/目标时,所经历的过程、场景,是用户角度真实发生的行为中体现的用户需求,而不是产品走查与推测;
- 突破单一产品表示全局、可涵盖线上&线下多触点的:体验地图中承载用户行为的载体不一定是单一产品、也不一定有产品,是可以包含多种类型触点的(产品/空间/人员等等),呈现的是用户全过程中所接触的各类触点;
- 一种工具/一张图,也是一种方法:体验地图既是对调研信息进行梳理的一种工具、是可视化展示用户场景与需求的一张图,同时也是能够指导调研内容设计的方法。
1.从场景中真正理解用户
- 避免设计师视角:从用户的视角去考虑用户要什么
- 避免用户说的都对:通过用户场景去观察用户在整个路径中是如何满足自己目标的、洞察用户想要什么
- 理解不用用户的差异:一个产品中涉及到的不同用户,使用产品时用的功能不一样、需求也存在差异,如何满足共性需求、差异性需求。
2.全局性的评估并发现机会
- 产品全局:以更全局的思维去看待用户使用流程发现更多的潜在机会点;
- 用户全局:用户的体验过程中包括了前后的延展、过程中的联动,包括人际、空间等其他类型触点,探索产品外的机会点
3.共创中达成共识推动决策
- 建立同理心,达成共识:倾听用户声音、理解用户行为、建立同理心,在用户体验问题上达成共识
1.需改进产品体验时
- 产品出现了某些问题,并不明确问题出现在哪个阶段
- 整体提升产品的体验:全局性看产品的框架、功能规划,定位问题
2.产品创新需找到方向时
- 在产品的原型设计前,了解用户在使用其他产品时如何解决问题,辅助我们识别痛点和机会点
- 产品0.5阶段,可拓展方向较多,通过梳理体验地图理解用户,找到创新机会。
3.产品用户需增长时
- 通过改善客户体验来推动增长,需要调整各个触点/渠道的布局策略
- 产品较成熟,无需去拓展机会点,更多聚焦在用户对产品细节体验的提升:体验地图对于全局的把握会导致缺失细节体验问题,这时更适合做可用性测试、专项研究;
- 研究内容不明确、缺少研究抓手时:仅是收集用户需求、用于理解用户时,做体验地图收到的信息会大、不聚焦,难有实质参考性。
文章地址:https://www.yuque.com/xiami0101/bq79sy/dgesg1qpbf712gun
推荐指数:
- 文件数据:相互独立的内容,是最主要的用户资产,若丢失会给用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 设置数据:也是用户资产。级别分为用户、组织、设备,一般情况下不会存储大量重要的数据。
- 用户行为数据:保存在用户级别或设备级别,用于差异化的引导、运营方案。非用户资产,但对产品设计很关键。
- Web端工具一般会以后端保存为主,前端保存为辅,最大程度避免因网络或服务不稳定造成的数据丢失。
- 后端保存:最常见的保存方式,触发保存后,将方案数据上传并存储在服务器(云端),需要联网。
- 局限性:依赖网络;数据量大时会耗性能,可能会阻塞操作
- 前端保存:缓存 (cache) 的方式将数据保存在浏览器中,一般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indexDB(如Figma)。即使将浏览器关闭,下次打开时仍能够恢复数据。
- 局限性:有大小限制(几百兆);必须要同设备,且不能清除缓存;有时间上限(大部分浏览器最多可以保存 30 天)
自动保存
- 定时触发保存: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通常采用几分钟 ~ 1 小时)周期性地自动触发保存。能减少因软件崩溃、断电等特殊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的影响,但仍无法避免数据丢失,需要手动保存作为辅助。
- 条件触发保存:特定的用户行为会触发方案自动保存。具体哪些行为需要触发保存,则要结合业务逻辑和技术实现来共同确定。要注意的是,这类保存通常因技术原因而采用,用户对其没有预期,尽量不要让它打断或干扰用户的操作。
- 实时保存:只要数据发生改变,立即触发自动保存,无需用户手动保存(尽管一些产品考虑到用户习惯,仍会保留手动保存的交互)。部分产品会用间隔几秒钟的自动保存(如 Microsoft 365),效果基本等同于实时保存。实时保存能最大程度避免数据丢失,是Web端工具理想的保存触发方式。但因为技术原因,并非所有工具都能够做到实时保存。
手动保存:用户通过额外的操作触发保存,通常为点击「保存」按钮或快捷键。
提示保存:即便有手动保存,用户还是可能忘记保存。当用户离开工具或某个环境时,若程序监测到有未保存的内容会丢失,则将此风险暴露给用户,用户可以选择保存或者直接离开。
- 防错:保存是对方案数据的 最重要的 保障机制。稳定的系统需要有可靠的保存机制,尽量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方案数据丢失。
- 状态可见:保存的反馈需及时有效,让用户知道当前方案的存储状态,如果有异常也需要第一时间告知,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系统触发器
- 定时触发:一个独立工具一般只有一个保存触发间隔设置,其间隔范围可以是几秒钟、几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一般会暴露给用户设置。建议根据技术现状设定合理的时间,如果保存对性能有较大消耗,过于频繁的保存也会影响用户体验。可通过选择器给用户几个合适的选项,选项之间的时间间隔依次变大,总选项数不超过 5 个。
- 条件触发:特定的用户行为也可触发自动保存。条件触发保存时机由技术能力、业务要求共同决定的。
- 实时触发:认知上的减负,对用户来说可以不用再理解保存概念,并且这种方式对数据保障的效果也最好。但是存在体验问题:如没有容错余地、频繁保存造成的干扰和系统压力。
手动触发器
- 创作类工具:保存按钮一般会放在界面上方较显眼的位置,并设置快捷键 (Ctrl+S),方便用户操作。
- 管理类工具:保存按钮一般位于页面下方,因为用户一般从页面上到下确认完内容后再进行保存。
成功反馈
- 自动保存:保存结果无异常时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干扰,尽量不使用全局提示 (Toast) 反馈。建议做法:在工具某个固定位置,用图标或文字的状态变化作为反馈。
- 手动保存:保存结果无异常时使用全局提示(Toast)告知保存进度和保存结果,也可以用「保存」按钮的状态变化作为反馈。
异常反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异常数据类型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 异常原因和用户可采取的解决方案
- 异常恢复后如何提醒用户
推荐指数:
作品集加分项:如何在团队推进落地度量系统
- 五大维度的 UES 体验度量模型。
- 体验问题从发现到闭环的体验管理机制。
- 易用性测试和数字化管理的体验工具集。
- 寻找一个和用户体验关联的商业产品核心度量指标
- 在此基础上基于团队和产品特性,寻找其他维度的标准进行补齐,保证满足3点:用户态度、用户行为、系统表现。
- 期间参考行业其他度量模型,寻找短板和差异性。
- 抽离关键维度组成自身适用的度量模型。
- 搭建可以完整闭环的团队运作机制。
- NPS 问卷中的满意度反映产品的整体主观体验;
- 一致性提供以规范为纲的设计一致性走查和客观计量方法;
- 性能关注产品的体验技术指标;
- 任务通过 UBA 工具度量核心任务的成功率;
文章地址:https://www.yuque.com/xiami0101/bq79sy/odv0a6oadb27xf3g
推荐指数:
运营必看:如何教育AI生成项目场景图
- 编码器把所有类型的信息都处理成低维度的 Latent,可以理解为抽象成某种抽象思维。
- 再给到解码器把抽象思维解码还原成人类能接受的格式,文字、图片、声音等。

- S级别以专题大促为主,页面以为banner和H5为代表;
- A级别以平台活动为主,同样是banner和H5需求并存;
- B级别为日常促销,以banner需求居多。
免责声明:尊重知识产权。本周刊发布内容(包括不限于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均为转载或整理自网络,其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发现侵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以便及时删除。
文章标题:B端体验周刊-Vol 08(2023.02.24)
文章链接:https://www.uied.cn/32429.html
更新时间:2023年09月26日
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