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编写的初衷是,很多群里小伙伴会问我,做可视化设计时画面很空,是如何处理?本篇文章我会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前言
有许多小伙伴经常会有这种疑问,我做的可视化设计为什么按着需求做了,可是为什么画面却被吐槽空,太简单,不够炫。因为在可视化领域会经常存在误区,要把他们跟平面或者UI区分开,拆解开来讲。可视化领域所注重的小伙伴们一定不陌生:字要大,颜色多一点,要酷炫,要科技感。没错这就是老板口中的设计,但并不否认,这些点都说在了可视化的关键点上,但是想要更了解可视化如何制作,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数据可视化。

画面装饰线
灵活运用点线面构成(可以单独去找一下三大构成中的平面构成内容),科技感线条,不可太过显眼而喧宾夺主,只求使画面丰富,透气,不影响整体画面效果。




模块边框


分级边框

主视觉弹框


图表的使用方式



出现多条数据,多个维度,多角度进行比较的时候,一般推荐用柱状图(包含柱折图),出现趋势,走势等字眼时,一般采用折线图。

图表的表现形式
描边,描边可以虚线,虚线可以调整间距,间距可以调圆角和直角。
发光,发光可以外发光,可以内发光。
渐变,渐变可以线性渐变,角度渐变,镜像渐变。



图表的组件化
在你呕心沥血做完一两个图表的时候,如果想让他有更多的同风格的东西,就好比做字体设计一样,所有字体都要写完,才是一套完整的,所以需要提炼该“字体”的细节,或者说是与正常字体不同的地方,提炼出他的特殊样式,再运用到其他的图表当中去,这个从0到1的过程,我把它叫做组件化的过程。在你多做了几套组件的时候,就会觉得图表可以千变万化,但你还是能够知道他是怎么利用基础图形变形而来的。看多了,做多了,网上看到好看的图表,一眼就能提炼出他的特殊点,再运用组件化思维,真正的化为己用。

区分不同图表的差异性
结合基础组件,去变形,去丰富
了解组件的颜色以及风格,去运用
拓展文字排版,地图样式







布局及优化


找出问题
标题与logo没有形成好的联系
指标数字类的东西,没有与地图关联,比较分散
地图主视觉表现内容太少,空洞
文字区域示意不明,图表?地图内容?
整体布局不和谐,各处模块太分散

解决问题
标题与LOGO之间要建立联系
将指标类的数字通过主视觉结合起来
丰富地图区域,增加表现形式
文字区域单独模块,独立又与主视觉有联系
优化整体布局,添加边框,丰富模块



视觉差异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模块的内容(一个画面),两个或者多个都是同样的数据或者需求(或者同样的图表),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变化可循,那么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
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进行区分,两个或者多个情况时,可以通过改变一些轻微的东西,来使之具有差异性,同时又有统一的风格。
两个或者多个的情况下,该处区域只够展示一个,但又必须展示,可以通过tab列表的方式,或者做切换等方式(例如柱状图时,x轴显示不完时,可以做个x轴滑动功能)。


公众号传送门~

个人微信传送门~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UIED用户体验学习平台-AYONG_BDR的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uied.cn/2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