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更系统学习B端知识,请点击文章末尾的阅读原文跳转,我为你整理的《B端体验笔记》目前已有700多篇行业文章且持续更新中
- 设计策略始终围绕核心业务数据展开,包含大量转化相关话术。
- 筛选器、卡片标签可直接参考
- 重度用户和浅度用户,根据使用频次划分,而非新老用户
全文干货满满,适合分析页面内容的作品集框架
通过叙事化信息架构提升信息传达
- 分析业务目标以及内容属性,梳理内容的范围以及内在关系
- 分析用户目标以及心理预期,明确用户切身利益以及关注点
- 确定信息框架以及设计要点,强化内容在业务与用户的联系
- 被精心设计过的事物形态、在环境的最终形态在特定场景下显得十分好被理解。
- 情境:网站和企业网络都存在于特定的商业或组织环境中,需要和企业目标、策略以及文化结合起来;
- 内容:注意目前内容的质量和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信息变量;
- 用户:现实世界中顾客的喜好和行为差异,在网站情境中会被转化为成不同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搜寻行为。
1️⃣ 分析内容:分析业务方提供内容的信息量和信息颗粒度,初步判断所需传达的信息范围和梳理内容之间关系(信息定性),与业务方面对面或远程电话沟通,梳理出信息之间的显性逻辑关系,获得业务的传达目标以及传达核心信息要素,通常有以下两个维度:
- 层级优先关系:重点信息优先展示,核心信息不能缺少;次要信息稍后展示,甚至可以删减非核心信息。
- 概括虚实关系:实质性信息是本质论点,辅助性信息是表面论据。根据信息的属性梳理出信息的明线,否则会导致认识偏差问题;粗旷梳理归纳信息的关系度得出信息模块的内在关系。解决掉逻辑性耦合性强和信息属性非单一的挑战。
2️⃣ 分析用户:通过对目标用户的调研分析得出目标用户的用户画像,关注点以及利益点。常规的有定性的用户深度访谈,以及定量问卷调研,以及田野调查等方式构建用户角色模型,获悉一定的行为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如果时间或资源上不允许,也可以通过一些第三方用研资料以及业务资料。
- 分析目标用户的关注点:了解用户达到页面的主要动机。通过分析用户爱好年龄,教育背景,角色身份等本身属性,对目标用户进行角色分层,使信息能够满足多种角色的获取需要。提炼目标用户的共性需求使信息基本面能够覆盖更大范围的用户群体。
- 分析目标用户的切身利益:组织信息关系来引导用户,逐个递进地消除用户的疑惑。与用户沟通的心智模型可以概括为递进与再递进模型,在每个环节再度提炼利益论点和强化帮助用户消除疑惑的论点与论据,缩小用户的顾虑思考与决策成本,从而产生信任。
3️⃣ 确定框架与要点:在信息布局前提下,尝试不同信息元素的组合表现,以使每个信息模块得到用户最直接、接受的方式进行传达设计,强化信息特征,减少用户学习成本。

设计研究:从安全体验到信任关系
如何构建品牌形象、描述用户与品牌的关系
信任=外在安全需求+内在品牌关系
- 外在安全需求:用户在外在对品牌产品的要求,要求即将交易的对象,具有可控制和可确定性。
- 可控制-知道如何应对:安全装置,能够主动获取到的武器,在不同的情境下所发生的不同安全状况,都有预判性的功能 &操作支持用户脱离状况。
- 可确定-知道所处状态:安全氛围,能够理解的环境,语义清晰、统一的,契合用户心智的图形、文字表述或解释说明、提示。
- 内在品牌关系:用户内在与品牌之间的关系阶段,通常情况下建立在信任下的关系有更强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流逝,用户与品牌的关系阶段也在不断的变化。不仅要考虑端上的功能和策略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也要考虑经营不同阶段的用户关系。以达成更高的信任。
设计师必学两大设计规范—iOS HIG和Material Design
- 【系统级】针对最底层操作系统规范,其他规范设计思想和内容的来源。
- 【平台/企业级】同一体系下的多个内容及应用,基于手机平台或基于某一公司。
- 【应用级】针对单个应用的设计指导,基于某一款APP或APP内某一场景(资源提供型)。
https://www.yuque.com/xiami0101/bq79sy/pipgkqlxqvr330ei
- 设计理念指导:学习顶级设计规范思想,从更高的设计理念层面指导做设计
- 系统交互知识:系统梳理交互基础知识,让你和别人讲清楚你所熟悉但又无法确切阐述的设计控件,纠正原有设计误区
- 方案判断依据:为设计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和判断依据,提高正确性和说服力
- 设计创意来源:打破思维局限,提供更多开阔的设计创意来源
- 设计理念:指导整个规范的设计思想,比如清晰、遵从、隐喻、直觉操作等
- 基础规范:规定该规范应符合的具体设计,比如导航方式、交互手势、视觉布局等
- 组件:给出该规范可应用的页面组件,比如不同弹窗种类、交互控件等
App授权设计:如何通过用户体验设计提高用户对app进行授权的可能性
授权设计必看文章,全文高能
- 为了符合隐私法规的要求,保护用户的信息及隐私
- 用户体验的考量
当App无法顺利地拿到用户的权限,则可能无法给用户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用户使用体验的不佳最终会导致用户的流失。
- 如果用户同意,则弹出系统授权弹窗;
- 如果用户不同意,则不弹出系统授权弹窗。
- 第一步:确定App在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上分别需要哪些权限
- 第二步:从整体考虑,利用material design中的授权模型对权限进行分类,设定授权时机,并判断是否需要预授权
- 第三步:着眼于单个权限,基于CREATE行为漏斗模型设计预授权弹窗和系统授权弹窗
- 第四步:设计授权被拒绝后的交互流程
- 绝对不获取没必要的权限
- 强化授权提示
- 从利他角度设计授权弹窗的提示语,打消用户顾虑,提高用户信任度
- 降低授权操作的难度,包括为用户拒绝授权后的再次授权提供快速跳转
- 预先请求授权(Ask up-front):重要性高且容易理解的权限在用户第一次打开App时就请求授权
- 在使用场景中请求授权(Ask in context):用户容易理解但重要程度不是非常高的权限适合在使用场景中直接向用户请求授权
- 预先教育后请求授权(Educate up-front):重要但不容易理解的权限可以在用户第一次打开App时,对用户进行教育后再请求授权
- 在使用场景中先教育再请求授权(Educate in context):重要程度不算高而且用户不容易理解的权限适合在在使用场景中先教育用户再请求
- 接收提醒(Cue):屏幕上弹出授权弹窗,用户接收到授权提醒
- 第一反应(Reaction):用户会凭直觉做出反应,在瞬间决定是否授予权限
- 分析评估(Evaluation):用户会有意识地评估授予权限的利弊
- 检查能力(Ability Check):用户会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授权操作
- 判断时间压力(Time Pressure):用户会判断授权是否紧急,是该立即授权还是可以稍后授权
- 最终决定是否采取行动(Experience)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UIED用户体验学习平台-乐伊ROY的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uied.cn/32422.html